学术观点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观点

真的二重性的问题与商品消费

作者:丁小平来源:丁小平的客厅浏览次数:

就像人是进化的产物一样,意识的生理基础也是进化的产物。对人而言,无意识是最先发生的,然后,非自遣意识发生,而自遣意识是最后发生的,而且是作为非自遣意识的参谋出现的,因为,非自遣意识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功能。在现实中,不同本质的事物在某些时候往往会有相同的现象。如果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可能导致主体趋害避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先于其它生命发生自遣意识,以解决透过现象认知本质的问题。由于在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功能的无意识之外还有非自遣意识和自遣意识,而非自遣意识的认知是拓扑的,自遣意识的认知是分析的,因此,人的心理就不免有两个“真”。

我们之所以说自遣意识是辅助性的,不仅因为它是因辅助性需求诱导而发生的,而且,还因为它不具备体验功能,因为,非自遣意识的体验功能是满足人的趋利避害要求的。体验神经是幸福或痛苦的感受承担者,幸福感是主体成功趋利避害的自我奖励,它鼓励主体继续朝这个方向进行趋利避害,这个方向就是主体类的生存发展的方向。

当我们说幸福感是满足人的趋利避害要求的时候,其实这是有前提的,即自遣意识休眠态下的非自遣体验。如果忽略几十万年进化的差异,可以以猿人或者大猩猩的体验为标准。当然,为确保一般性,还得恢复遗忘幸福感和排除适应幸福感。所谓遗忘幸福感是指由于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某些幸福感因长期不体验而遗忘;所谓适应幸福感是指由于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因长期训练而产生的适应幸福感。我们把自遣意识休眠状态下的、增补遗忘幸福感和排除适应的幸福感的幸福感叫作一般幸福感。一般幸福感也是有指标的,一般幸福感指标是在趋利避害根本本能驱使下经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确立的。正因为如此,这个指标的指向就是生命延续相对最大化的方向。

image.png

幸福感是舒服、愉快、惬意、美感、爱感、自豪感和崇高感的总称。其中,舒服是生理性感受;愉快和惬意是生理-心理性感受;美感、爱感、自豪感和崇高感是心理性感受。舒服的产生要以安全、饱、温、湿度、运动态、性状态等为条件。愉快和惬意的产生要以不痛苦和积极的心境(如充满希望、成功)为条件。美感的产生要以尺寸、形状、音频、响度、硬度、姿态、性情、善恶、德行、志向、行为等等为条件。爱感的产生是以欣赏和施爱为条件的。自豪感的产生是以比较优势为条件的。崇高感的产生是以超常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的。这其中,在美感问题上我们只是阐述了它发生的条件,其实,审美理想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美感无不是事物的形态或形象与审美理想相吻合的产物。审美理想是幸福感指标中最核心的部分。

什么是真?真当然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但是,不要忘记即使是映像都会因为感觉器官的局限性而失真,又何况非自遣记忆是拓扑的,自遣记忆是分析的。真的前提是辨识,但人的心理又没有能力按映像辨识,人只能通过感性意象、知性意象、理性意象或者表象、概念和范畴来辨识。这样一来,人类就需要非自遣意识与自遣意识的结合。非自遣记忆的优点在于拓扑性,它可以帮助人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比如一个儿子出国十年,尽管他老了一些,可是他的父母仍然可以凭非自遣记忆辨认出自己的儿子,但是,如果凭自遣记忆,就会因大量的分析型信息与十年前的指标对不相符而否认这是自己的儿子。自遣记忆在这个问题上不及非自遣记忆,可是,自遣意识也有自己长处,自遣记忆的长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避免非自遣意识被假象蒙骗。

以往的认识论都是研究主观对客观的认识问题的,其实,人类还有一个自己的心理认知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把前者称之曰外认识论的话,那么,把研究自己心理认识自己心理问题的哲学叫作内认识论。反思是自己心理认识自己心理的重要手段,反思当然是自遣意识对非自遣意识的反思,解释性误差和分析与拓扑的误差都会导致认知失真,因此,内认识的失真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内认识论的真就不再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而是主观与主观相符合。对以审美理想为核心的幸福感指标的认知的研究是内认识论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商品消费问题上,存在着商品使用价值真的二重性问题。我们把与一般幸福感指标相一致的商品叫作本真商品,把与一般幸福感指标相不一致的商品叫作非本真商品,也叫虚假需求商品。当然,本真商品与非本真商品都是相对概念,没有绝对本真的商品,也没有绝对非本真的商品。人只有消费与一般幸福指标相一致的商品才能有实际意义,消费纯非本真商品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不如不消费该商品,当然,纯非本真商品是一种假定。

image.png

在需求什么商品的问题上,自遣意识休眠下的非自遣意识潜趋向是确定者,并且这种确定是本真的。自遣意识当然可以为其做好参谋工作,以使相应的商品消费更趋合理,但是,自遣意识不可以反客为主并越俎代庖。所谓工具理性思维就是自遣意识反客为主。需求的本真仅仅表示该需求的不虚假,并不是说一定要消费。消费与否不仅要兼顾社会条件,还要量财力而行。比如消费者产生了嫖娼的潜趋向,这肯定是龌龊的,自遣意识作为参谋也必须加以遏制,但是,这并不是说该性需求不本真。对于商品消费,只有本真的消费才具有可人性,心理能量也随之释放。

非本真的消费也是真的,因为,消费的决定是自己做的,消费过程也是自己完成的,但是,这种消费并不满足本真需求,也无所谓幸福感。比如人们出席高级茶话会,产生品普洱月光白潜趋向的人在饮用时得到了相应的幸福感,可是,因从众也决定饮用普洱月光白的人并无幸福感,而且,对于不会喝茶的人来说还是遭洋罪。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也有本真的状态和非本真的状态。本真的状态是自我的真实存在;非本真的状态是被平凡的、公众的生活所掩盖的个人存在。这里,海德格尔所说的“本真”与“非本真”与我们所说的“本真”与“非本真”是有区别的,但是,也有共同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从众消费几乎都属于非本真的“个人存在”,或者说资产阶级使用其经济力量和整个政权,把全社会置于“此在”的非本真状态,亦即集体无意识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制造“神化需求”和“概念需求”,同时促成“强迫消费”、“超前消费”和“高速消费”。这些就是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强迫消费”、“超前消费”和“虚假需求”,以及我们所指责的“高速消费”、“神化需求”和“概念需求”。其结果是,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社会制造需求,刺激劳动、生产GDP、创造新剥削,生产精神痛苦,从而,压抑人的解放,扼杀人类进步。

image.png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

“强迫消费”,不要说几乎都是无需求的消费,即使有需求,也因强迫而使消费的意义大打折扣。“超前消费”,虽然有着本真的一面,但是,打破了消费者的生活秩序,还使消费者债台高筑。“高速消费”,即使有需求,也使消费失去意义。这就好比观光,由于车行得太快,景致尚未看清,车就已经开过去了。商品被神化功能到现实中是必然化为泡影的。概念商品是靠信心维系的,而信心的基础是炽热下的冰砖。这一系列非本真的消费加重了消费者的需求饥渴,耗掉了消费者有限的工资,耽误了消费者化解饥渴的时间,使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消费中痛苦不堪,患精神疾病,直至自杀。

社会和心术不正的人往往通过自遣意识的弱点给消费者植入虚假需求,进而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当今西医理论(尤其是其中的生理理论)误导下的保健消费,它强大的“科学性”征服人们的自遣意识,而自遣意识又因此使得自己购买保健食品去消费。事实上,自遣意识的发生是人类重大进步的标志,工具理性思维泛滥的罪孽不在于自遣意识,而在于社会力量和人类自身的幼稚。人们应该谨慎自遣意识在人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问题上的参谋能力,而没有必要贬低自遣意识。在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问题之外,自遣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参谋。

《清史》是自遣意识形式的清史;《红楼梦》是非自遣意识形式的清史。西医学是自遣意识形式的医学;中医学是非自遣意识形式的医学。这两种类型的清史和医学都有各自精彩与瑕疵,都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它们与具体的历史过程和实践检验相一致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两种“真”的形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主体加以科学化处理,以使这些认知为人类服务。对于思维而言,如果《清史》与《红楼梦》以及西医与中医各自一真一伪,那么,我们去伪存真就可以了。可是,现实往往是它们各自都是真伪相间的,这就需要人们解决处理准则的问题。

虽然非自遣意识与自遣意识的认知可以同时真,但是却有本真与非本真的区别。所谓本真就是所认知的事物的性质与人的生存本能和情感相一致的判断。这种判断是体验性的,比如,好吃与否以及可爱与否。这其中体验性的真是非自遣意识所独有的真,而自遣意识中没有这部分体验功能。自遣意识中这种没有体验性的真并不一定是不真,有时它比本真还真,但是,它只是本真的参谋,是辅助性的,其根本意义在于帮助非自遣意识识别真中的假。比如,虚情假意也往往与本真相符合,虚情假意也很受用,但是,不及时识别就可能导致受用者上当,所以需要自遣意识帮助识别其中的假,而不是要自遣意识去作废整个“虚情假意”。貂蝉对吕布的情和意都是假的,但是,并不等于吕布不受其用,问题在于这背后的阴险。工具理性的荒唐在于用自遣意识对非自遣意识进行反客为主。

由于自遣意识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功能,因此,自遣形式的科学是不可或缺的。至于像西医学这样的科学的不成熟问题,其责任不应该由自遣意识来负。

网站地图